咨询热线

0933-8719144

功能介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功能介绍

中国文化软实力精选(九篇)

时间:2024-03-14 19:29:49
更多
  

第1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1-0005-06

中国梦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其实,梦这个东西,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梦”有两种:一种是脱离实际的“白日做梦”、“黄粱美梦”,这是无法实现的梦。二是符合客观规律、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美梦成真”的梦、“好梦终圆”的梦,这是可以实现的梦。同志所讲的“中国梦”有两层意思:第一,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向往的美好的理想。第二,这是一个符合客观规律,虽然道路艰难,但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美好理想。所说的中国梦就是这样一个梦,起着激励人们奋斗的作用。

为什么把中国梦说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呢?因为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非常辉煌,后来陷入过低谷,我们现在要走出低谷,重现辉煌,所以才叫伟大复兴。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过伟大辉煌呢?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讲,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1〕那时我们是遥遥领先的,有很多具体事例为证。中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勾三股四弦五”,世称商高定理。可能有人马上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几何定理有什么了不起?不能这样看,因为即使是在现在经典力学、天文学、光学当中三角学原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近代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可以说开启了现代生物学大门,但是达尔文在他自己的著作当中,多次引用我国明朝科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观点和素材。说到中国科学技术对人类的贡献,更不要说中国的“四大发明”了。没有火药,资产阶级就炸不开封建的城垒;没有指南针,就没有世界地理大发现,也不可能有世界市场的开拓;没有造纸、印刷术,西方文明不可能发展那么快,传播那么快。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我们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近代我们落伍了,落伍到什么程度?来自英国的战舰飘洋过海可以把诺大的中国打得一败涂地。英国人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英法联军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日本人甲午战争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八国联军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甚至日俄战争也在中国领土上来打,来争夺中国的领土。截至辛亥革命之前,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700多个,其中有40多个是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蒙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之大难巨耻,使中国人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尊严。众所周知,1899年在上海的租界那里有一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在我们祖先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西方列强可以挂上这样的牌子,可以想想当时中国人在国际上有什么地位和尊严呀?

八国联军有个德国军官在日记当中写到19世纪的中国人太悲惨了。他为什么强调19世纪?因为在德国人心目中19世纪以前的中国是世界上一个伟大先进的国家。德国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当他费尽心血发明二进制后,回过头来查阅中国古代文献资料,竟然吃惊地发现原来早在《易经》当中,中国人对二进制研究就已经达到了他研究的水平,所以当时德国有一批科学家对中国古代的文明可以说是顶礼膜拜。德国文学家歌德也说,当中国人津津有味地阅读他们的同胞所撰写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时候,他们的祖先还生活在丛林中。我们中国文化要比他们先进多少呀!就连侵略者都认为我们很悲惨,那么作为中国人自己情何以堪。

前几年,我们在芬兰参观一个博物馆,博物馆墙上有一幅大油画。画的是芬兰国王接见各国使臣,各国使臣一个个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等着芬兰国王来见面。而排在各国使臣最后面的是一个又瘦又小、比别人矮半截、穿着清朝官服的人,解说员说这个就是中国人。当时参观的中国游客感到民族自尊心很受伤害呀,这是对我们的丑化,但是那没有办法,那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形象在国际上的一个缩影,那也是我们被别人说成是东亚病夫的一个写照。19世纪末有一幅图叫做时局图,画的就是西方列强围着中国地图来瓜分,那是再形象不过了。那时候,一些忧国忧民的民族先知在思考一些问题,20世纪中国会不会亡国灭族呀?更多的中国人在思考,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够摆脱西方列强的欺凌走向振兴呢?所以振兴中华的口号在那个时候就应运而生了,由孙中山最先喊出的。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也有梦想,梦想是什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这是那时候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搞,那时候我们广大农民也有梦想,“二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后来我们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又成为那个时候中国人的梦想。到了1958年, 15年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很宏伟,但有点脱离实际。之后,党和政府希望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于是四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就成了那个时候人们梦想的标准。再后来当个万元户也是一个梦想。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中国人的梦想标准更高了,住别墅、开高级轿车、出国旅游,这是现时代大家的梦想。有梦想是好事,有梦想才有追求,有梦想才有激情,有梦想才能实现未来的理想目标。

我们每个人梦想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呢?简单来说,只有我们把自己的梦想更好地融入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进程当中,我们的理想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讲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这是有道理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当中,这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个人的梦只有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

什么是软实力呢?软实力概念不是中国人最先提出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这个人不是普通学者,卡特政府时期,他是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期间,他是助理国防部部长兼国家情报委主席;现在他依然是美国国防部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格局解体,约瑟夫・奈认为,苏联解体并不是因为他军事力量不强大,主要是软实力不行。那么,美国想要继续称霸世界,恐怕就不能单凭靠武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而也应当靠软实力,所以他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约瑟夫・奈把软实力界定为三个方面内容:一个是文化的吸引力,一个是制度的吸引力,一个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2〕他为什么提出这个东西?他说得非常直白,非常坦率,美国就是要用拉拢的办法、诱导的办法使别的国家跟着美国走,这显然是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服务的。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家,约瑟夫・奈又具有美国官方背景,所以他一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当然也传播到中国来了。

当初,国内学界对于软实力概念,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认为,既然约瑟夫・奈具有深厚的美国官方背景,如果我们也用软实力概念岂不是受制于人,岂不是丧失我们的话语权,所以不主张用;更多的学者觉得软实力无非是学术概念,美国人可以用,我们也可以用,问题在于怎么用,如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用用又何妨呢?所以到了党的十七大,在党的文件当中正式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软实力前面加上了“文化”二字,是有其特殊意义的。那就是没有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没有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没有文化广度的软实力是狭隘的,没有文化开放的软实力是封闭的,没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则是散乱无序、脆弱失衡的。这是我们和美国关于软实力认识的一点重要区别。

另一点重要的区别是:美国人是把软实力作为外交战略、国际权谋在用,我们则是把它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我们的综合国力,“硬实力”是指一切有形的、可以量化的、表现为物质力量的实力;“软实力”则是指一切无形的、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多少吨钢铁、多少吨煤炭、多少吨水泥、多少桶石油、多少架战机、多少辆坦克、多少艘军舰、多少枚导弹等等,都是代表物质力量的,且可以准确计量的,当然都是硬实力;而思想、道德、情操、品格、意志、智慧、谋略、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感染力、动员力、影响力、舆论引导力、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等等,都是代表精神力量的,且难以准确计量的,则都是软实力。比如说爱国主义精神,你能看见爱国主义精神是什么样吗,你能说爱国主义精神有多重,多长,多宽吗,显然量不出来,但是它的确是强大精神力量。

既然大家这么重视软实力,它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如果是物质硬实力这条腿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一打就垮;而文化软实力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不打则垮,不打则败,苏联解体就是典型案例。〔3〕苏联解体前,其军队完全可以和美国叫板,它的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基础设施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没有挽救它的解体,就是因为它的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了,意识形态防线崩溃了。意识形态崩溃意味着失去人心,所以苏联解体的时候整个舆论没有人维护它。〔4〕

软实力事关国家命运,还可以看看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衰弱,但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许多人担心20世纪我们会亡国灭族。但是20世纪过去了,我们不但没有亡国灭族,应当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高高升起在地平线上,就像说的,我们现在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这样接近过。我们现在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们外汇储备从2006年以后一直是世界第一把交椅,我们的硬实力发展非常快,令世界各国所惊叹。那么,我们从濒临亡国灭族边缘到现在的国运昌盛,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一个真理,这个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文化,而且对中国来讲它已上升到具有指导性的地位。我们一些人包括我们学界一些人,也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往往一提起马克思主义就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不以为然甚至冷嘲热讽,这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出现信仰危机的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我们的观点是赞成什么也好,反对什么也好,关键要真正了解它。那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无外乎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他根本没有学过马克思主义,人云亦云,道听途说,跟着起哄。第二种,他也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但是只知道点皮毛,浅尝辄止,自以为是,信口开河。第三种,理论和现实存在反差,现实当中的确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甚至很多负面东西、阴暗的东西、丑陋的东西,值得忧虑的东西,有人会把这些现象统统和马克思主义连起来,其实这当中就有一个小的误会。比方说我们谈到美国梦,说美国法制多么健全呀,但是美国犯罪率有多高呀,你能说是因为美国有了法律,这些犯罪都是因为美国法律的错误吗,不能这样看。现实中的这些反差,它究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还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这个要具体分析。应当说,现实当中一切值得忧虑的、丑陋的、坏的东西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要求那么做的,正像违法者不是按照法律要求去做而是违背了法律才导致的恶果,恐怕我们要对理论和现实反差做这样的思考,否则我们的几代领导人为什么都把马克思主义写上指导思想、写上党的旗帜?无论哪个领导人都希望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国家好的方向发展,还因为马克思主义最能指导中国胜利前进,而且历史也是这样走过来的。第四种,就是少数敌对势力别有用心,他们想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来否定共产党,这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全面的认识。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来说是有用的,是个真理,正是马克思主义使我们摆脱了亡国灭族的命运。

文化软实力搞得好可以使民族走向振兴,搞不好可以使国家走向衰弱。为什么说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失败是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问题呢?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儒家思想经过宋明理学以后渐趋保守、渐趋封闭,乃至使整个社会越来越沉闷,特别到了19世纪更是如此。清朝龚自珍有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讲的就是中国生机和活力在于风雷激荡思想,而那时中国万马齐喑太沉闷了,简直令人窒息,老天爷你快振作精神,多降一些敢想敢做的人来拯救这个社会。这样一个国家怎么经得起西方携带先进文化的进攻呢?西方经过文艺复兴以后思想大解放、眼界大开阔,于是有了地理大发现、有了资产革命、有了工业革命,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文化先驱,推动着西方大踏步前进。近代中国由于拒绝了先进文化洗礼,所以才有后来的一系列悲剧,屡遭西方列强瓜分、、践踏,所以说文化软实力搞不好可以使国家走向衰落。

前不久,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讲,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也是属于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然要靠我们把它做大做强。可是我们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如何呢?应当说,我们以往关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很多好的提法、好的做法,但是这些提法和做法距离真正落实到位还差得很远。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是未来国家各界各类优秀人才培养教育的摇篮。能否使大学生在高校期间接受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事关祖国未来。因此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可是到大学里去看看,现在大学生们有多少愿意上这门课。有人去了往那里一坐,底下玩手机,看英语书,交头接耳。不去要扣分,到时候不及格怎么办,不去不行,去了他不真正学啊。更可笑的是某个大学领导,如果发现一个老师水平差一些,就让他去教公共课,让他去教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怎么能行。思想政治课是干什么的?是转变人脑工作的,是教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的。不管科学技术怎么发达,造的仪器多么精密,也没有人脑精密,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脑工作的,你怎么让没有水平的老师去教呢,这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行的。

二是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在国际机场,英文图书报刊资料很多,但是中文很难找到,找到一看是新加坡的,再一看或许是香港的,再一看可能是台湾的,我们大陆的没有。国际机场是什么地方呀,那是各国精英出入的集散地,在这样一个重要空间见不到中国大陆报刊,显然我们的软实力影响在那里是个空白。另外,中国人到国外去旅游,国外游客当中中国人比重很大,因为中国人有钱了,但是在一些旅游景点甚至包括著名旅游景点,导游图、说明书、解说词,英、法、德、日、韩文都有,就是没有中文,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还任重道远。还有到国外图书馆去看,大多数图书馆中文图书资料很少。当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想和我们交朋友,想到中国来留学的越来越多,想研究中国的学者越来越多,肯定中文图书资料会逐步多起来,但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来看相对来说是很少的。大学是什么地方,那是培养世界各国各界未来精英的地方,未来各国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商务部长外交部长学习的地方,但是在他们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没有中文学习资料,那么他们的中国文化情结就很难形成,所以这个也是我们软实力的短板。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有双重属性,一个是商品属性,一个是意识形态属性,这两种属性决定它有两重效益,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效益,可以使它引领社会风尚、引领思想观念、引领人们的道德情操。正是这种引领,使文化产业具有文化软实力功效。但是,假如文化产业没有商品属性、没有经济效益,其文化软实力也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因为无论多么好的作品,如果不能变成商品进入流通领域,赢得更多的读者、观众、用户,都很难发挥引领思潮、引领风尚、转变观念、砥砺精神的软实力作用。从这个观念来看,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平均在10%以上,而我们国家还不到4%,美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达到了43%,欧盟占了34%,剩下的23%去掉日本的10%,韩国的6%,还不到7%,而这不到7%的市场份额才是中国以及其他所有国家的,这和我们作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位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软实力的提升。再例如,美国的有线电视收入占到全世界收入的55%,美国收费电视占到全世界的80%,美国每年生产的电影片占到全国的10%,但是票房占全世界的50%。相对来说我们就非常惭愧了,虽然近年来有了一些起色,但是差距仍然很大。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说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目的就在于我们既要靠这块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要靠这块把我们主流价值观、主流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好,传播得更广。我们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上述例子,说明我们文化软实力相对于物质硬实力来说是短腿,是细腿。如果两个腿一个长一个腿短,一个腿粗一个腿细,长此以往必然摔跟头,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文化软实力。你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阿拉伯之春,为什么这些国家会出现动乱呀?首先都是从思想文化开始的。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首先是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的。政权更迭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但思想文化的衰弱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我们文化软实力就目前来看还是需要高度重视才行。

如何把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做大做强呢?

首先,我们必须把以往好的说法、提法真正落实到位,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我们以往有很多思路都非常好,但是远远没有落实到位。例如,我们号召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这非常必要,因为理论给人以方向、方法、智慧、规律性认识。理论武装实际做得怎么样?中国共产党员有八千多万,但是真正对党的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人,能有多少呢?我们号召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但是错误的舆论、似是而非的舆论,在一些小报小刊上时有所现,互联网则更不必说。我们的党报党刊党网导向都是正确的,但是其吸引力如何?真正拥有多少受众?我们号召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因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潜移默化教育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这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东西都没做好,文化软实力怎么能够落实到位呀。

其次,就是要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针对我们国家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在总体上从四个方面提出的要求。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如果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不是正确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以它为指导,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问题。科学真理性的证明不是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检验。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正是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使我们摆脱了亡国灭族的命运。

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我们国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说生在其中,想在其中,干在其中,思考在其中。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很多负面的、丑陋的、值得忧虑的东西,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理想信念呢?看问题应当善于看大局、看总体、看发展态势,要善于把当代中国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纵向思考,要善于把当代中国放在当今国际格局下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得出结论才是比较客观、比较公正的。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什么时候中国像今天这样富裕,人们吃住行像今天这样质量高?什么时候中国像今天人们享有这么多自由民主?一打开互联网,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人都可以骂,当然有些人不该骂。再看看茶余饭后,人们闲谈当中什么事都可以拿来调侃,当然有些事不能拿来调侃。这说明我们政治宽松了,说明我们包容度大了,说明我们自由权、民多了。笔者跟随中国资深专家考察团到朝鲜、俄罗斯、印度考察,考察一圈的结论是什么呢?到了朝鲜,知道不改革不行;到了俄罗斯,知道乱改革不行;到了印度,知道不坚持共产党领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行。所以,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结论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好,因此必须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确,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恐怕不能靠背离社会主义,而从别处生搬硬套拿来一个什么主义,只能靠我们全党全国人民智慧,不断完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才是人间正道。

第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有的国家都需要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尽管具体要求不同。因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撑,舍此,国家就很难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期间看了一个纪录片,反映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抓住中国人要砍头示众,一群中国人在围观,但是一看我们中国人脸的表情,没有同情、没有悲哀、没有愤慨、没有羞耻,一脸的麻木。所以鲁迅看了以后感到民族自尊心很受刺激,他就想一个民族不管有多少健壮体格,假如没有了强大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只配做看客,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要用自己笔唤起民族崛起,振兴民族精神。当代中国,我们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民族,这么多人,面临这么多矛盾,国情又这么复杂,尤其需要弘扬民族精神,当然我们民族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它不会一成不变,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断发展,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后来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融入到民族精神当中,所以民族精神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非常重要的一层。

第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公民道德底线,教育小学一年级学生都应当做到。可是我们现在党的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还在学习八荣八耻,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现在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着问题。当前对于党风廉政建设下了很大功夫的,重申“八项规定”、反“”,惩治腐败,不管老虎苍蝇一起打,那还是深得人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的道德底线。尽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但还是有相当一些党员干部尚不能或不完全能自觉做到知荣崇荣效荣、知耻戒耻反耻;理想失落、价值扭曲、诚信缺失、爱国意识淡漠、情感背离人民群众的现象时有所见。因此,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所以我们党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它是兴国之魂,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那就丢掉了灵魂,不可能实现中国梦。强调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如果剥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文化既不是先进的文化,更不是社会主义的文化。强调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如果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我们搞成的可能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是中国特色别的什么主义。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核心的基石。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石的软实力,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M〕.科学出版社,1990.

〔2〕中国的事要多听中国人说――与约瑟夫・奈的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7-04.

第2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价值;路径分析

自古以来对文化软实力就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之根,是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之一。文化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他指出:“文化力是一种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和作用力”,而中国学术界对其概念进行了丰富,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党的十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曾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1、发掘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蕴涵着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在古代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新时期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新时期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理论资源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总称,传统社会的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文化以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宗教、教育、古代典籍等,对政治生活发挥着意识形态的功能,为国家统治秩序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文化在科学知识的传播、古代经验的传承等方面发挥着社会生产力的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

2、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基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在不同领域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将其外化为中国人进行各种活动的行为准则,比如古代农业的耕作制度,渔业的休渔制度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导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思想观念,比如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能够指导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使各民族相互尊重、和睦共处。历史上曾经存在亚洲华夏秩序的和平共处的国家关系,值得我们发掘、传播其中的文化资源,有助于当今各国处理国际关系。“中庸和谐”的处事哲学,孔子归纳为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指的是处事要掌握一个“度”,无过之无不及,调和折中的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挖掘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经济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市场上出现的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毒胶囊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诚信的缺失迫切需要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实守信”思想观念,运用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载体灵活运用于文化产业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4、传承传统文化是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内核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积极正确的一面,又要看到其消极错误的一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精华。同时,事情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转化,在中国古代,有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温、良、恭、俭、让”为内涵的核心价值观,在现代将传统文化与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创新文化形式,丰富文化内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新时期,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通过提高本国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向其他国家传播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有力的提高国家文化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分析

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化对本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表现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只有使国内和国外都理解和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内路径

首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我们应该历史辨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思想、观念、原则等价值观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因素,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同时,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均深刻地体现着传统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内核,是我国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和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我们应该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促进文化的发展。其次,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随着百家讲坛中“于丹热”、“易中天热”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目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人们缺乏传统文化素养。因此,很多专家主张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学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入传统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要进学校进课堂,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重视。我们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尤其是各个民族的民俗习惯、乡土民情日常化。同时,我们应该站在现代化的角度上,重新认识和挖掘我国的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在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书籍、戏曲艺术、传统音乐与现代化元素相结合,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凝聚力。最后,加强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要关注当今时展的新特征,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寻找创意和灵感,丰富文化产业的内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相结合,从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等文化载体中,加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的完美结合,使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连约瑟夫•奈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是软实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根源,是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文化资源,巧妙的运用于文化产业中,不仅在经济上获得成功,而且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从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路径

首先,大力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上的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我国应该大力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尤其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国家层面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代表着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我国借助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和保护,发掘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的强制性规定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外在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资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节庆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文化。在当代青少年热衷于过外国人的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时,更应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节日。我们应该大力挖掘我国的传统节庆文化,重视传统节庆文化,并借助新闻媒体、网络传媒、海外华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播我国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其次,拓宽传统文化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目前,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对外文化交流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渠道越来越多样。我国特别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外交活动,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使各国人民了解我国的文化,对全球产生吸引力,如“中法文化年”、“中俄国家年”等。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可以将其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展现中国友好和睦、奋发向上的国家形象,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政府可以举办一些重大文化外交品牌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传播了中华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又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同时中国在世界各国设立的孔子学院,其目的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而汉语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载体,通过在各国设立孔子学院,使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并学习汉语。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了一些文化国际援助活动,这些都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最后,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当前,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特别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文化影响力。例如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教科书、快餐等文化产业,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传播美国主流价值观。日本注重文化产品的输出,将本国的汽车、电子产品和动漫输出到海外,提升国家的海外声誉。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我国应该制定文化产品走出去发展战略,传播蕴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元素,如中华武术、太极拳、中医药学、书法绘画、名胜古迹、音乐舞蹈等,通过一些广受欢迎的项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此同时,我国应该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有力手段,包括影视作品,娱乐产品、歌曲戏剧等具有文化识别度的创意产品推向海外,扩大我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结语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对内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对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对内加强国内民众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促进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向国外传播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6页.

[2]刘鹏.文化软实力竞争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5):20.

[3]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163.

[4]杨晴川:《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乃明智之举——专访美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约瑟夫•奈》,《参考消息》,2006年8月10日,第12版.

第3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范文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硬实力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最早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是约瑟夫・奈,他在《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这样定义: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在我国,最早将文化和软实力结合在一起研究的是王沪宁。他在《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中明确提出文化是软权力的一种。这种提法不同于约瑟夫・奈的方面就是将文化与软实力等同看待,而不是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由于软实力有着强烈的政治倾向和西方强权主义的印记,我国学者创造性的将文化与软实力结合,使得这个概念有了较高的认同度,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2005年2月27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文化软实力成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报道,此后“文化软实力”一词见诸于世人的眼球。文化软实力也就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结合了起来。此时,文化软实力是作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其内涵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一直到2007年,文化软实力才跟国家实力结合起来。但直至现在,学术界也未对文化软实力形成一般性的概念,有的只是对它的解释和含义的挖掘。

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国家形象是他国人民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的关于该国的信息如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所形成的具有概括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主观印象。一个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使它得到更多的肯定,在国际外交中有着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国服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科研生物资源丰富,这些都决定了我国有成为一个大国的潜质,而我国成长的潜质越大,对西方国家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阻碍我国的发展,甚至制造大量的国际舆论来歪曲我国国家形象,“中国”就是在此种环境下产生。文化软实力可以从战略的高度上去逐渐改变我国的国家形象,通过传播、交流、交往和国家外交行为等方式来展现我国致力于建立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从而使外国人对我国产生好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弱化国际社会因为政治体制不同而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局面。

(二)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

文化体现着人们的观念、欲求和能力,文化通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人们的行为,让它符合一定的规则,支撑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总体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指引社会进步的方向。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创造和确立可以使我国形成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道德目标、共同是非观念、共同文明准则等。文化软实力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文化传播协调国家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保持行为的一致,从而达到共同的发展目标,进而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宣传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的事物,让人们养成好奇和创新的意识,从而使整个国家处于一个技术革新,文化创造的大环境之中,得我国始终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前进动力。

(三)文化软实力是经济增长的技术支持

文化软实力的凝聚性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动力。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胜利精神的文化积淀,构成了一代又一代油田人的精神支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当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上升到实力的高度的时候,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软实力本身所具有的传承性和创新性要求人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寻求突破。近现代以来的三次工业革命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它们让人类的物质生产在几百年间就创造了人类过去所有物质生产的总和,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现代经济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是技术之间的较量。只有取得更好地新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自身要求就可以给现代经济灌输新的血液和动力。

三、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利益的争夺更加剧烈。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发展有失均衡

一个社会总会呈现出特定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因素,它们相互交织,很多因素在现在看来似乎是难以调和。例如我国将发展定义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立体式发展模式,而如今军事、经济等硬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枝独秀不可避免与软实力发生冲突与对立。加之近年来西方各种价值观和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不断恶化。官员腐败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公信力下降;学术造假抄袭、医德医风不正,社会道德逐渐走下坡路。虽然以上现象只是少数的,但它带来的恶劣影响之广是不可小觑的。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极大的信仰和信任危机。如果任这种问题继续发展,后果会不堪设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理顺软实力和硬实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两者之间左以见右的关系,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找一条正确的道路,平衡二者之间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文化健康平稳的发展。

(二)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

“霸权”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大国、强国不尊重他国和独立,对他国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我们可以将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做中国式的理解,就是:西方国家通过自己发达的、强大的传媒优势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传播给他国人民,以对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认同等进行重新塑造,最终达到保护自身和获取发言权的目的。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有了更大的施展平台。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技术、科研以及英语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广泛应用的优势,控制着互联网的关键领域,垄断了互联网的核心,并给它包上了开放、自由、平等的外衣。借助这种包装大肆向外宣传、兜售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侵蚀与消解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力,从而获得文化的话语权,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地位。造成了我国传统文化巨大的传承压力,严重影响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我国传统文化遭遇误读或歪曲

世界的语言体系非常复杂,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只能依靠熟知两个国家语言的人从中进行沟通或通过两个国家都了解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而语言中又不可避免的有着书面语和口语的误差,甚至一个国家各个地域方言都存在差别,这些就成为两个国家相互了解之间的障碍。

其他国家的人民要了解我国只有通过译本书籍或新闻的介绍才可以,这本身就存在着翻译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大量关于我国的信息是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媒体来有意识的传播的,其中充满了对我国文化和现实状况的误读和歪曲。从20世纪初的“黄祸论”到50-80年代的“中国崩溃论”、90年代的“中国”一直到21世纪的中国崛起论。从最开始有意的恶意中伤到追随国际潮流的添油加醋,造成我国文化的误读无处不在,而这些歪曲是为了满足其称霸世界,遏制中国崛起,争夺更大的经济和资源利益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文化软实力建设落到实处。

四、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的传承、积淀、传播和认同。

(一)健全廉洁制度,打造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廉洁程度大多取决于官员们是否具有廉洁文化的素养,以及依据廉洁文化制定的法律法规是否严密和健全。没有廉洁文化的实行,就没有廉洁政治和廉洁政府。廉洁文化直接影响着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进而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所以说廉洁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廉洁文化是以廉洁思想为核心,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融为一体。廉洁文化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前进方向,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促进文化软实力增长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廉洁文化是以廉洁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高校廉政研究机构、民间组织等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以廉政文化论坛和廉洁教育活动等为重要载体,通过党政机关的宣传倡导、社会媒体的广泛传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反腐败的形式依然很严峻。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保证文化软实力建设政策的有效实行,就要加强文化廉洁建设,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以保障廉洁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二)重新定位外交策略,提升国际关系中的协调力和影响力

外交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国家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战略是文化软实力对外展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一个明确的外交战略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国内外资源各要素的协调力和影响力。

长期以来,我国在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发展自己,实行的是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国内经济的发展之上。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使整个世界刮目相待,目前的国际共识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大国。作为未来的大国,一方面,我们要改变无所作为、明哲保身的小国外交理念,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和重大利益出发进行有选择的作为;另一方面,要量力而为,中国还处在一个成长时期,只有尽可能的联系相似或立场相近的国家来共同发挥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已经和不适宜再实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必须做出调整,适时承担关乎我国和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要实施积极主动地外交策略,承担起与发展中大国相适应的国际责任,这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吸引和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完善

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还要有着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瓶颈。我国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所以从高校入手进行文化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增加人才储备的重要方式。

首先,应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准,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号召力。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大科研活动在教学中的比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加强与国内外优秀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其次,深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增强高校办学的自,推进科学决策、严谨治学的制度建设,推行制度化、程序化的行政管理模式,鼓励和倡导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民主平等的学术争鸣局面。最后,还要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水平,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完善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集群。我国的文化产业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相比,存在着规模较小的不足,这是我国文化产业不能快速发展,形成我国文化软实力重要参与者的一个致命缺陷。高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四)注重文化资源的利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体现本国或地区特有的人文风俗和历史传统的文化财产和文化成果。文化软实力是以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为依托的一种隐性力量。文化资源是文化软实力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失去它们就没有文化软实力可言。

第4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化软实力 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的基础。在全球化浪潮下,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槲夜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时俱进,体现着创新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科学引导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意义重大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使之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不同的消费观,生产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产品,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和品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4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党的十以来,我国在文化产业的资金、人力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使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文化+”的效用日益彰显,有力推动了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思想基础。我国不仅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十分重视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了我国民族凝聚力、吸引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元化价值观与多元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能够让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开展中国文国软实力建设,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众精神生活需要,从而推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实现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此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还有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三大“短板”

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来,我国把建设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更加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从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现状来看,仍存在几个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亟待我们大力弘扬、传播。但当前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仍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未能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而是较为片面地侧重于文化经济价值的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其次,文化软实力建设人员的缺失。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社会成员的整体道德素质水平有直接关系。近些年,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人员的相对缺失,以及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创新元素的缺乏,导致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速度较慢,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外来文化的冲击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国际沟通和往来。但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存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彼此间难免产生冲突与碰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我国的本土文化也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带来阻力,从而影响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需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发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前提是打造核心价值体系。2014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人民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有远大的理想信念,这是国家最持久、最深远的发展力量。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活力。2013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当下,我们应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融入新元素,满足当代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发展活力;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采取方式方法繁荣文化市场,激励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方针政策积极引导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法律保护,生产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贴合了大众对文化的需要,也满足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孕育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硕果实。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不仅有利于精神家园的建设,也能够让中华儿女产生归属感,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链,注重协调性发展。要利用多种方式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一方面能够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分别为新疆农业大学讲师;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

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新华社,2014年2月26日。

③:《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年5月17日。

第5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范文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

文化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它不仅仅是现实物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求,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灵魂与尊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战略高度理解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树立文化新思维,就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在认知方式上,需要借助空间向度,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的关系。在价值选择上,需要“双重批判”,以西方现代化批判中国过去的专制政治及其文化,也要以传统为镜鉴,批判西方的“工具理性”及其破坏性后果,踏上融合中西的康庄大道。在行动目标上,需要落实为中国文化的重建,包括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文化创造力的培育,文化软实力的辐射等。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相比,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化也已起步。第三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上,不少作者认为西部的经济相对落后,但西部的文化并不落后。换言之,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甚至比西部的自然资源更具有开发潜能。因为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且文化优势的转化、开发,不会以环境破坏、资源消耗为代价,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与自然资源相比,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近年来,西部一些地区成功的文化开发的实例,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当的信心。如甘肃的《读者》文化产业,它以人性的穿透力、情感的教育力、真善美的诱导力、精神的鼓动力,以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和管理运营方式,打造《读者》品牌,开辟新型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取得了巨大成功。西安的千年曲江盛唐文化产业,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一个品牌。这个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城市游憩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生态园林工程,已经成为西安重要的经济平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增添强大动力。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三、用好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用好国内文化资源,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目前,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热,表现为国学热、读经热等,孔子学院办到了国外。传统文化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当然,国学热也要理性对待,不能刮风,不可搞狭隘民族主义,要古为今用,使其成为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和根基。

第6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软实力;我的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01-0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在实现这些梦的过程中,文化软实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21世纪的研究生,我有自己的梦:成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自身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软实力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最大价值,才能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一、中国梦与我的梦

一般说来,对“梦”的解释有两种,第一种是白日梦,这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不能实现的梦;第二种是理想,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可以实现的梦。中国梦不是白日梦,它是可以实现的国家理想。在讲话中对中国梦做了一个诠释:“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有思想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种梦想也不是空想,而是可以通过实践证明的人生理想。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四年本科学习,进入研究生阶段,对人生的感悟和国家的发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生活在中国,我很有安全感,没有那么多的冲突暴乱,作为13亿中国人中的渺小一员,要直接为国家做出大贡献是很难办到,但是我要做的就是做好我自己,因此,我的梦是:学习期间认真研习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为将来工作做好铺垫;工作了教好每一位学生,言传身教。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这就是对国家做出的最大贡献。

二、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梦的关系

文化保证同一群体文化特质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中国近代为何落后,原因就是思想文化的腐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场场侵略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财产、残害中国人民;西方列强的崛起,是经过文艺复兴,思想得到解放,有了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推动国家发展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国情之“的”,解放了人民思想,抛弃了落后文化,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梦。

“中国梦”是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之梦。一个国家如果思想文化落后,那么这个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文化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富,国家需要“两条腿”走路,经济建设固然重要,但只发展经济忽视文化建设是不行的。文化需要教育,教育的主体是人,因此,文化要进步,需要有学识、有思想、有创新意识的人。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自己所要实现的梦想也是这样理想的人。归根到底,“我的梦”就是更好地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上面我们了解了文化软实力对构建中国梦的重要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实现这种促进作用?对我个人而言,如何通过文化软实力来构建中国梦?

第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闫玉联在《我国观念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思考》一文中强调:“观念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四有’新人,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要培养的是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起主导作用,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上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才能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操、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思维方式等。

第二,接受创新的先进文化。邓小平在《论“三个代表”》中指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时代在发展进步,文化同样也在更新,在封建社会,新文化是被拒绝和否认的,因此社会不能向前发展。我们既要杜绝这种割断文化发展的错误,又要警惕“全盘西化”的危险。用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理想信念、优良作风和美德来塑造自己的软实力;用新时代呈现出的先进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来充实自己的软实力。

第7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范文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是儒学居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位置。它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曾经在很长时期里对于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对于统一多元的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国家的统一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它长期稳定地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有其历史的必然和进步性。但是,一种思想文化,当它不再能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足够强大的支撑力的时候,当它不再有效地成为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稳定器的时候,当它演变成为维护封建集团腐朽统治的思想武器和严重束缚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禁锢的时候,它就必然成为社会变革的对象。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在其后期日趋走向反动、没落,儒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消极作用便日益显现。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更是如此。中国近代,需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加以根本性的变革,需要解决殖民列强的亡国灭种威胁,需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儒学不但不能给进步的中国人指明前进方向,而且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愚弄民众、禁锢思想解放、阻止社会进步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儒学的统治地位和封建专制统治一样,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

伟大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为思想文化的解放创造了政治前提。勇敢地冲决封建思想文化的思想禁锢和精神枷锁,引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影响,一直绵延至今。它所打掉的,并非整个儒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而是儒学所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制度在中国传统社会亦即封建社会当中的至尊至上的统治地位,是它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曾经是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旧民主主义的曲折实践,也宣告了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同样不行。中国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伟大实践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运动的结合。随后,又由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赢得民心、夺取全国政权的有力武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新中国的成立,第一次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从此揭开了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近代以来思想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以上的历史回顾,展现了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这就是通过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以致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来变革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通过逐步确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过程。

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要解决好“两个继承”

当一种思想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丧失了统治地位之后,并不意味着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就此停止了。以后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对于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思想文化,并不是简单地一打就可以了之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实际上,也就在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同时,也就提出了“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的历史任务。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这个历史任务,至今仍在努力完成。

第8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范文

我们不能够对传统文化资源照单全收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流行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不论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除了通过政府的公共职能机构进行贯彻之外,必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感性的、甚至是娱乐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由此建立公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学者丁言曾说:“文化只有被大众认同并成为全社会行动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才能成为整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够对传统文化资源照单全收。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的原作中贯穿着一种“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展的重要叙事动力。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所以,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最后不仅被杀死,而且同样也遭到灭门。现在,如果我们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我也要杀你全家”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建社会,以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要以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屠杀方式,把所有的日耳曼人都送进集中营呢?记得美国电影《恶魔军官》在片头曾引用了尼采的名言:“要想战胜恶魔的人,当心不要变成恶魔”,就连“娱乐至上”的好莱坞电影也知道不要采用以恶制恶的方式误导观众,我们今天的电影当然不能再去重复传统文化的杀戮逻辑。

一个在逆境中迎风冒雪艰难前行的孔子比一个在顺境中自鸣得意的孔子更令人敬佩

影片《孔子》在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的时候,还用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观众所接受的电影语言方式,表达了影片对传统文化的由衷敬意。

客观地讲,孔子期望诸流和鸣的大同世界,向往大道畅通、众芳献瑞的和谐时代,追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赞赏尊老爱幼的人伦胜境――而这一切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也许,恰恰就是因为它的遥不可及,才更加证明了孔子所向往的是一个伟大的理想王国,它甚至是需要用生命才能够兑现的理想世界。

在影片中我们真正被孔子所感动,恰恰是从他踏上风雪交加的周游列国之路开始的。此时在政治上失意的孔子,在失去了治国安邦的现实可能之后,带着自己的弟子游走四方,讲学传道。这种选择代表的即是孔子对自我价值的一种人生选择,也是其文化责任的一种历史选择。尽管对孔子至今还存在着许多争论乃至非议,可是一个在风雪中怀才不遇的孔子,比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孔子更让人们感动;一个在逆境中迎风冒雪艰难前行的孔子比一个在顺境中自鸣得意的孔子更令人敬佩。

不论是什么题材,什么类型,随着故事情节不断展开,作者在叙事的链条上建构的一种因果相依的叙事逻辑,能够把一种情节的必然性注入字里行间,观者在对前因的了解与对后果的期待中自然会接受作品情节中潜在的价值判断。

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是来自说教

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但是在电影、电视这样的流行文化领域,它们不仅在传播方式上具有相同的规律性,而且在传播的内容上也应当恪守相同的文化观。像《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把重阳节这样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表现成一个杀戮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满城刀光,鲜血横流,所有的鲜花都被践踏,人像蝼蚁一样被残杀,这是对我们传统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采”,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取向不值得提倡。

我们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在国内曾经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时还引起了美国人的高度重视。美国三角洲部队的总司令说,他在《士兵突击》这样一部电视剧中,不仅得到了对中国武装力量在编制、装备、作战能力上的判断,而且看到了中国军队内在的精神品质,这就是强调团队的建设和集体的力量,强调士兵之间的集体合作,特别是特种部队的忍耐力优于美军特种部队,韧劲更强。而这点对于在“逆境中的逆境”作战的特种部队尤为重要,对此美军特种部队应该向中国军队认真学习。我们的电视剧并不是为美国人着意制作的,可是他们为什么会接受我们这样一部书写当代军旅生活的电视剧呢?显然是我们作品中所传达的那种超越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感动了他们,比起好莱坞电影中那种“个人至上”的神话英雄,我们的士兵所信奉与践行的集体主义精神更具有感召力。

第9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范文

关键词:旅游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67.04

1 引言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跨界文化交流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也备受关注。旅游孔子学院以鲜明的旅游特色创孔子学院发展之先河,其课程设置以旅游汉语为主,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培养旅游方面的高级人才。因此,在旅游孔子学院建立背景下深入理解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现路径这一课题,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外友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尽管有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话题备受关注,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也确实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从已有的“软实力”相关文献来看,研究主要涉及国际关系与战略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传统文化研究等学科,在研究的方法上也主要侧重在理论研究上,从“旅游”这一视角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还鲜有涉及,也就无法有效地探寻发展旅游文化业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相结合的途径和行动建议。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入手,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与不足以及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关系,提出通过旅游孔子学院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2旅游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内在契合性分析

2.1 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发展

2011年4月9日,作为全球首个“旅游孔子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旅游孔子学院在澳大利亚宣布成立。这所旅游孔子学院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国矿业大学位于汉文化发源地徐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格里菲斯大学作为学校长期合作方,在旅游和酒店管理具有世界领先地位。旅游孔子学院以鲜明的旅游特色创孔子学院发展之先河,其课程设置以旅游汉语为主,利用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培养旅游方面的高级人才。两校合作必将会把旅游孔子学院办出特色和办出水平,使海外孔子学院逐步形成更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开展更加丰富的办学内容,在传播我国语言和优秀文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孔子学院向特色化、高层次发展以及全球第一所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海外各孔子学院都竞相积极打造自身孔子学院的特色,尤其是旅游特色。海外各地孔子课堂向孔子学院的升级,孔子学院旅游特色的打造以及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将更好的满足海外广大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更好的顺应各国发展对华经贸合作、促进华人出境旅游的潮流。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到孔子学院或旅游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越来越多的汉语爱好者前往中国深造或旅游,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中国游客和企业家出境观光或投资。总之,旅游孔子学院的成立以及孔子学院向旅游业的延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大大促进中国与外界在教育、文化、艺术和经济等领域的交流,还会加深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

2.2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美国哈弗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说,中国的“软实力”近年来提升很快,采取提升“软实力”的政策对中国而言是明智之举。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学者不仅在文化软实力概念界定上有分歧,而且在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资源及其构成要素方面也存在争议。在中国软实力的研究成果中,较早的是王沪宁。他提出把文化看做一种软权力,即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做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并认为软权力的力量来自扩散性,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概念与内涵都与软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与内涵来说,国内学界还没有形成定论,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下去。魏恩政、张锦认为,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的,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文化软实力取决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价值体系、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国民素质与形象、外交政策等等。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调整时期,文化的作用广泛而深刻。从国际看,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从国内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以文化为核心体现的国家“软实力”,表现出了与国家“硬实力”明显的不相称。我们的文化和传统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能量和影响,我们的“软实力”创造性和文化活动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2.3 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承担的文化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旅游需求是当前人民群众最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之一,海外孔子课堂的升级,孔子学院办学内容向旅游业的延伸以及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我国旅游行业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的具体体现。这将使旅游业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促进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文化的激发功能,扩展文化产业空间,为文化创新注入活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从而推动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当然,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并非是单方面的。在旅游孔子学院和其他孔子学院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打造我国良好国际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我国的软实力与硬实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我们的国家、民族包括语言都会更好的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那时,孔子学院、旅游孔子学院以及孔子课堂将会得到充分的认可并在海外不断发展壮大,更好的实现她的使命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遭到少数大国的非议和刁难。

3 旅游孔子学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路创新

旅游孔子学院作为一种看得见、操作性很强的文化传播方式,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式力的思路创新。

3.1 开创了以旅游为特色开展汉语教学的新模式

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自2004年建立以来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提供“培训汉语教师,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等系列服务。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孔子学院目前已将工作重心定位于加强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上,着力解决教师、教材、教学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为了实现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海外孔子学院都在探寻未来几年自身发展的特色,顺应全球旅游业大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民众对旅游需求日益加强的趋势,部分孔子学院已开始将“旅游”作为新的办学特色并开展了一系列尝试。

旅游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以旅游汉语为主,以鲜明的旅游特色开创了孔子学院以旅游为特色开展汉语教学的新模式。

3.2拓宽了孔子学院作为传承和传播我国文化载体的领域与办学内容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推广对文化的传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也是我国文化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我国的书刊、杂志、影视、网络信息等流传于国门之外不再举步维艰,也满足了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增强了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随着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各地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在办学内容上都在尝试着向旅游方向拓展,拓宽了孔子学院作为传承和传播我国文化载体的领域与办学内容。以泰国普吉孔子学院为例,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为进一步打造旅游特色孔子学院,泰国普吉孔子学院日前开展对普吉岛旅游相关行业的汉语培训调研活动,调研涉及六大行业(机场、海关、酒店、商场、旅行社、SPA会所),旨在了解旅游行业汉语水平、需求、培训等具体信息,为贯彻落实普吉孔子学院“服务旅游”的宗旨打下基础。

3.3廓清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前进方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站在旅游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是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充分认识旅游在传承与传播文化以及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旅游孔子学院,赋予孔子学院以丰富的旅游特色,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旅游业与文化业的融合,也是从形象推广走向产业推广的进步。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发展廓清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前进方向。

4 旅游孔子学院建立背景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索

在全球孔子学院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发展特色,丰富办学内容,旅游孔子学院成功建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旅游孔子学院的概念引入到中国文化软实力,并充分发挥旅游特色孔子学院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与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从发展趋势上看,笔者尝试着以夏海军,栗志刚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四种力量资源——“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为四个维度,积极探寻旅游特色孔子学院背景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4.1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维度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的反映。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文化的核心和根本是价值观。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如果能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拥护,就可以对内增强国内的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并被他国效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健康旅游的文化之魂,健康的旅游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大力培育健康、丰富、包容的旅游文化,要系统总结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各种文化现象的价值内涵,研究建立从旅游资源评价、规划建设、市场推广、服务经营以及旅游消费全过程的旅游文化评判标准,引导追求真善美,推动旅游行业健康文明的价值取向。在旅游线路的安排,“旅游汉语”教材的编写及传授过程中,都要充分认识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从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追求。

4.2 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维度

文化的吸引力潜在无形的体现着国家的实力。每一个大国或强国,都具有能在世界上足以称道的本国文化,这是一种真正的本国特色的非物质力量。国家文化不仅指语言、文学、艺术、雕塑等表层文化,也指经济、政治、教育、历史、宗教、生活方式等习俗文化和制度文化,此外贯穿其中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是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要充分发挥旅游孔子学院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就要大力提高我国文化特别是旅游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具有无比强大的同化力和延续力。我们要充分保护和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旅游开发和旅游消费活动的引导,组织开展针对各种低俗文化、伪民俗现象的市场检查,防止庸俗低劣、格调不高的文化进入旅游市场;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品牌饭店或品牌主题公园走出去,现有的针对国际游客的旅游线路,仍以京西沪桂广为主,丝绸之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瓷器文化等都还没有打造出成熟完整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鉴于此,要创新资源优势、产品模式和市场需求,赋予民族精神时代特色,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打造国际品牌中的作用。现代科技为旅游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新的空间,也将形成一种新的旅游文化。要加大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鼓励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进旅游文艺演出形式创新,提升旅游演艺节目创意。要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提升面向游客的文化演出、文化产品的信息服务和从业人员的科技涵养。通过改革创新和依靠科技进步,打造更多像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集团、浙江横店影视基地这样的文化旅游企业,更多像新疆维吾尔族古尔邦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会、藏族雪顿节这样的旅游民俗节庆活动,更多《印象刘三姐》、《大漠敦煌》这样制作精美、演绎精湛、格调高雅的旅游文化演艺作品,并将她们通过海外孔子学院或旅游孔子学院传播出去,为古老又现代的文明中国,扬起现代旅游的风帆。

4.3 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维度

国家的外交政策所体现的理念、思维、实施的方式、策略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外交文化。外交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社会认可的,良好的外交文化对该国国际形象的提升和国家影响力的增强是一个关键因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孔子学院自成立之初,致力于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旅游特色孔子学院及孔子学院都是对孔子学院的创新与发展,都秉承着孔子学院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旅游特色孔子学院的打造过程中,首先仍要积极塑造并推广我国历来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身正为范,只有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方能得到别国的尊重和拥护,才能增强本国的影响力,才可以再世界事务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如果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她就可以把自己的喜好和优势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同时,由“软实力”所引发的新一轮“中国”也将不攻自破,美国等部分国家对孔子学院的刁难也必将会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另外,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不仅仅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中国公民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求。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旅游业“十二五”人才规划》,培养符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进大专院校对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对文化交流的使者——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文化底蕴。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已达5739万人次,如此众多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有利于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推进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好交往。外宣和旅游、文化部门要共同推动,把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4.4 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维度

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经济政治制度,常用来指一个国家所选择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虽然经济属于硬实力的范畴,但是经济运作和生产的方式以及取得的经济成就所形成的示范效应却属于软实力的范畴。如果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能很好的解决经济生产中一些他国不能解决的难题,并且其他国家愿意向我们学习经验,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威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坚持和完善我国已有的体制机制上,我们应尽快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利于孔子学院、旅游孔子学院,旅游业和文化业深度融合的引导、保证和约束机制。第一,科学引导和积极培育健康丰富的旅游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明确的行动引导、示范效应。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研究国家出台的推动文化大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支持;主动与宣传、文化、教育、建设、环保等多部门合作,创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探索部门合作、政企合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的旅游宣传促销新模式,更好的展示了国家旅游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第三,对于我国公民在海外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诸如“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貌、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损害我国“礼仪之邦”形象的不文明行为应在相关法律和文件中增设惩罚性条款加以约束。当然,出境游客毕竟只是我国公民的极少部分,惩罚性措施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国民良好素质的培养,国家亲和力的打造还需多方长期的努力。

文化软实力的四种力量资源侧重点各不相同,四种力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影响、说服别人相信和认同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等,从而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在旅游孔子学院建立、孔子学院打造旅游特色的背景下,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四个维度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四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在分别提升四个维度影响力的同时加大对四种维度的整合,才能更好的形成合力,更好、更快、更高层次的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5结束语

旅游孔子学院是在各国高度重视并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的,孔子学院的旅游特色化不仅丰富了孔子学院教学的内容,大大拓宽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的渠道,而且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新方向。但是,旅游孔子学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旅游文化产业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着领域不宽广、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如何从文化软实力的四种力量资源维度,有效地将旅游孔子学院的概念应用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还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总体而言,在海外建立旅游孔子学院,以“旅游”为特色来丰富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和拓宽孔子学院传承和传播我国文化的途径,不啻为实现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目标的一种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肖永明,张天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钱春弦.赋文化以活力 给旅游以魅力——专访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EB/OL].新华社,2011.11.03.

[3]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EB/OL].旅游局网站,2011,11(30).

[4]胡爱清.国际旅游背景下的广州旅游地软实力建设研究[J].当代经济,2010,(9).

[5]阐释中国哲学,传播中国文化[EB/OL].搜狐教育,2011,07(04).

[6]孔子学院——和平的国际形象[EB/OL].光明网.《光明日报》,2011,11(11).

[7]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2010,(5).

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西路229号   电话:0933-8719144
传真:0896-98589990
ICP备案编号:甘ICP备2020021788号
Copyright © 2012-2024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